文/金鑫
国人皆知陇中苦甲天下,更有无数者也知道陇中书法西部美及贫家孩子宁可吃饭没有盐不能书写没墨钱的精神。就是这么一个极贫的地方却出了一份不缺少文诗的报纸--《定西日报》。
十多年来我就向该报投稿数十篇,文章中的:陇右地下党张秀兰老人、著名报人流莹、洮河的流珠、马坞的山水、一个个拿到免费培训书考证书孩子的张张笑脸、临洮的牡丹、定西的洋芋、陇西的腊肉、通渭的温泉…如画面般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圈子里有句俗话:报纸要想有人看关键有个好副刊,报纸要想影响大要有名家常说话。总书记访贫苦、政协主席谈帮困、平凹访谈、名家书法…唯有此报不缺这些。
十几年前,该报就在全国地级刊物中名列前茅。那天,在京制作后期的我突然接到该报社长、总编、老同学王瑞军的电话说他来京领奖。听罢后让我非常高兴,全国有近千家地级报刊定西又走到了前面。那夜,老同学相聚一处酒茶并举彻夜长谈。
不久,《好电影源自精彩的文学》一文完成,我第一时间投给了该报。文章发表后电影圈小震,此文被纷纷转载并获中国电视家协会金笔奖。之后,有关电影的文章我也常在此报投稿发表。影人多赞,这种在全国亦少之甚少。
春节前后,文章《好电影源自于清澈的灵魂》又获中央七台年度最佳稿。微信群中定西市讲师团团长、老同学张宁说:这篇文章写的好,为何不在定西报上发表,再圆你一次论论之梦!听罢后我连声叫绝!--好创意!
说真心话,好文章在一个刊物上一定要接二连三的发表,才能引起共鸣!不在乎这刊物的名气有多大。古龙的作品也是在小报上发的多,鲁迅先生亦是如此。关键是作者与报纸有没有那种感觉?那种友情?那种文缘?
八年后,《好电影源自于清澈的灵魂》又一次被该报发表了。
这文感、这友情、这报缘,真可谓久远!
这感、这情、这缘,又源何而久?